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对原发性肝癌(PLC)侵袭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。我国东方肝胆外科医院Yang Y等人开展了我国东部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,结果表明:HBV可增加中国人群肝细胞癌(HCC)的侵袭性;HBV对肝内胆管细胞癌(ICC),以及其他病因因素对HCC侵袭性的影响,可能是通过引起非消退性炎症而间接发挥作用。
研究者纳入了8515名原发性肝癌患者,这些患者的标本于2007~2016年期间留存在中国上海肝胆病医院的BioBank。其中,3124例接受原发性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参与了生存分析。构建列线图,以使用术前参数预测患者的术后生存。
结果,罹患HCC、ICC和合并肝细胞胆管癌(CHC)的患者比例为94.6%、3.7%和1.7%,对应的HBV感染率分别为87.5%、49.2%和80.6%。
HBV感染与HCC患者的以下表现显著相关:早10年发病、肝硬化比例较高、甲胎蛋白水平(AFP)较高、碳水化合物抗原19-9(CA19-9)水平较高、微血管侵犯(MVI)较常见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(NLR)较低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(PLR)较低。
HBV感染也与ICR患者的早7年发病、肝硬化比例较高、AFP水平较高、MVI较常见和PLR较低相关。
多因素Cox分析显示,高循环HBV DNA、AFP、CA19-9、NLR、肿瘤大小、数量、巴塞罗那临床肝癌(BCLC)分期和MVI可预测HCC的不良预后;但仅有CA19-9和BCLC分期(而非HBV相关参数)对ICC患者有预后预测价值。
研究者认为,相比目前的预后分期系统,使用术前HBV相关参数(包括HBV载量、超声确诊的肝硬化和AFP)构建的列线图,在预测HCC术后生存方面的表现更好。
图1 术前列线图和预测HCC患者术后生存的校准曲线
(图引自发表文章)
原文链接:Yang F, Ma L, Yang Y, et al. Contribu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o the Aggressivenes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: A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Eastern China. Front Oncol. 2019 May 21.
(来源:《国际肝病》编辑部)
《我国学者建立肝癌预后新模型》由肝健康整理提供,转载请注明!原创另行标注!请尊重版权!http://www.gjk.org.cn/xinwenzixun/14203.html
版权声明: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肝健康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肝健康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15021331217@139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作分享之用,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,请私信小编,我们会及时审核并做删除处理。